「我投資市值型ETF約7年,從美中貿易戰、疫情到對等關稅,只要遇上台股大跌就買進,平均算下來每年報酬率約有10%;有時漲多了,我也會手癢賣出幾張賺價差,每年還有配息可領。整體來說,就是讓人安心的投資工具,但又感覺好像還能再更好。」六年級的朱立君是廣告公司行銷總監,目前累積持有150張0050(元大台灣50)
台股資歷超過20年的她,因為工作忙碌,近幾年從個股投資轉進ETF。「買進一籃子股票的好處在不用費心盯盤,當股市大跌時還能趁機撿便宜;不像個股,怕會愈攤愈平。漲多了賣幾張落袋為安,像這樣15%、20%獲利收進口袋,感覺也不錯。」
身為0050資深存股族,朱立君透露目前0050是第一大持股,絕大部位都是只進不出,長期持有,但仍有小部位會做波段低買高賣;享受短線賺價差、長線賺增值,及每年領配息的三重利多。「但今年盤勢震盪劇烈,讓我開始思考除了市值型ETF外,是否有其他投資工具可補足0050的攻擊力道。」
她坦言,市值型ETF好處在成分股都是大型龍頭公司,不用看盤也能睡得安穩。「但這幾年觀察下來,發現有些傳產權值股會拖累績效,讓投資變得沒效率;當AI科技股狂噴時,市值型ETF相對溫吞,要緊密搭上AI發展趨勢,未來半年投資配置勢必要作出調整。」
最明顯的例子是今年來陸續掛牌的主動式ETF,績效輾壓市值型。「過去我都是自己在券商下單買股,從沒在銀行或投信買過基金;現在主動式ETF上市,在同一個平台就能直接下單管理,相當方便。更重要的是,相較市值型績效,主動式ETF更亮麗。」
朱立君觀察,今年上市的主動式ETF,報酬率最好的超過4成,市值型ETF則約2成,「未來半年,我會開始陸續調節市值型比重,將投資占比降至50%,其餘資金轉進主動式ETF,初期會先小部位試水溫,但計畫逐步拉高主動式ETF至20%。」
至於主動式ETF挑選條件,她不迷信過去績效,只信任過去接觸過的投信團隊。「先前買過00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經驗還不錯,若想在投資組合中加碼科技部位、掌握AI趨勢脈動,近期將募集的00991A(主動復華未來50)會是我初期布局的首選。」
她解釋,該主動式ETF成分股分為兩部位,一部分是市值前50大公司,另一部分是市值51到150大公司。「像我長期持有0050,這樣的投資方式就很熟悉,不怕波動風險過大,又可期待多頭時透過經理人主動精挑個股,進一步提高報酬率。」她說,00991A(主動復華未來50)從51~150大公司裡挖寶,等於是「穩健底盤」加上「攻擊引擎」的難得組合。
朱立君分享,自己的退休理財目標是達到年領股息150萬元。「考量目前還有工作收入,認為退休前投資配置可再積極一點;市值型ETF相對穩健,而我想趁退休前搭上AI浪潮,多累積一點獲利,對我來說,嘗試配置主動式ETF是應該把握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