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療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4 筆
- 取得的資料足以顯示,不需要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1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所有資料皆已被取得且顯示,關閉無限滾動功能

時事
急診醫師出走潮3/日漸病危的健保體制 導致心臟按摩比腳底按摩還便宜
2025.09.28 05:28
面對衝突時,陳舜任以往也偶爾會暫停手邊事、為護理人員挺身而出,但後來為了看診順暢,大家都選擇冷處理、退讓,與「不知為何」的道歉。他苦嘆:「兒童急診室每一班配3至4位護理師,一個在檢傷、一個在流動、一個在顧後面的觀察室。只要有家長抱怨檢驗報告等太久、燒怎麼還沒退…,一個護理師去解釋10分鐘、20分鐘,我就少了這個人力。」「所以每次要上班,都要鼓足勇氣、吃飽飯睡飽覺了再去。」

時事
網紅兒科醫「打兒50耳光」涉家暴 兒科醫學會說話了
2023.07.03 16:32
曾上過疫情記者會的知名兒科網紅醫師日前在粉專貼出長文「我打了我的小孩」,透露自己對兩個小孩各打50個巴掌,還踹胸口,遭孩子生母通報家暴,引發社會關注。對此,台灣兒科醫學會今(3日)發布聲明,表示對孩子施暴,容易造成孩子的身、心創傷。

人物
【一鏡到底】別讓他孤單 呂立
2023.05.28 17:58
56歲的呂立,心裡仍住著個長不大的孩子。他的雙親皆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幼時生活顛沛流離;加上後來從醫路上看見的種種遺憾,讓他致力於推動各項兒童醫療權益議題。

生活
【守護病童專題】 看見需求與兒科並肩作戰!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力挺台灣兒童友善醫療
2022.04.19 09:30
據衛福部統計資料,2020年全台19歲以下因癌症、心臟病、罕見疾病的就醫人次約24萬,若居住地離大醫院較遠,需跨縣市遠地就醫,此時交通住宿的額外花費、舟車勞頓的身心壓力,可能隨時壓垮他們。同時,台灣少子化,根據國健署2019年出生通報統計約10名新生兒中卻有1名體重過輕問題,需好好呵護長大。在台灣,許多醫院少有兒童專屬輪椅,即使有,也是制式輪椅,冰冷設計常使孩子易產生抗拒。兒科醫護在第一線努力打仗,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看見需求,透過實質行動成為一份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