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 05:58 臺北時間

【醫護心理壓力】護理師靠意志力與信念苦撐 離職潮可能從這裡爆發

mm-logo
人物
疫情期間承受高壓的醫護人員,調查後至少過半有過轉職念頭。
疫情期間承受高壓的醫護人員,調查後至少過半有過轉職念頭。
疫情引爆醫護離職潮?Covid-19劇烈改變多數醫護人員的工作型態,儘管指揮中心否認有護理師離職潮,但醫療環境惡劣、人力短缺,確實讓第一線護理師心生退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是聯醫體系中醫療資源與人力相對缺乏的,卻承受了疫情爆發初期的巨大衝擊,吃下多數病患。該院一名急診科護理師小蓉(化名)回憶:「5月13日那天,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急診關閉,病人全部往我們這邊跑,一天掛號就有1、200個,持續到大夜班,一夜間爆增二十幾例陽性。一開始我們都很熱血,覺得共同敵人是病毒,但需要人力的時候,沒有人理我們。」
5月底,離職潮爆發,中興醫院急診科一日之間遞出9張離職申請單,小蓉說:「這麼惡劣的環境真的待不下去,我們連續十幾天跟護理科要支援(人手),都不給,結果那天遞完離職單,督導立刻派了4個支援下來。」她無奈竟要以離職相逼,才能引起院方重視。她選擇留下,「還是有很多醫護人員在戰場上,如果我當逃兵,會對不起自己的良心。」這些護理師,後來都沒有離職。
小蓉描述自己在急診科的工作情況:「當時一班只有4名護理師,若一人穿著三級全身防護衣到戶外為病患量血壓、生命徵象,一趟出去至少2個小時,裡面只剩下3人,導致人力嚴重不足。」大家離職有講好嗎?「有一個人要離職,另一個人就說也不想做了。」
中興醫院並非特例,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在疫情爆發後就連番砲轟:「1年來,我們一直在講人力不足問題,衛服部推估到2024年缺少10,338至19,203名護理師人力,但講了1年,衛福部沒有改善。今年2至5月就有795名護理人員離職(去年同期數字是544),台北市有256名護理人員離職,新北市有101人,離職人數是變多的。」
她舉例,今年2月部立桃園醫院爆發院內群聚感染後,離職潮確實出現,「部桃2月登記新增53名護理師,但3月份離職29位,4月份離開28名,5月又離開4名,整體人數是減少的。我們護理人員沒有被好好對待,例如人力不足、津貼沒給、院內感染沒有回應、分艙分流沒有做好,護理人員就不想做了。」
儘管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說明,聯醫體系1至4月都有20多至30多位護理師離職,而5月僅有15位,反而比先前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說,5月份反而多了469位護理師,並無所謂離職潮。
但陳玉鳳回應:「單說5月有增加,這不是常態性的正常狀況。5月的數字反應的是4月的情況,真的浮現要看接下來幾個月。」班表一排一個月,不可能離職單一丟就走人,加上現在百業蕭條,若有經濟負擔轉職未必成功。「我們比較擔心不是現在發生離職潮,而是之後一定會發生,因為我們調查發現大家都想離職。」
一線醫護人員因為疫情離職的問題,早已在全球引起關注。國際護理師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的理事長Howard Catton今年一月指出,「Covid19效應」已使全球醫療院所大量流失護理師,且造成隱憂,「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全球性、針對護理人員特殊且複雜的職業性創傷。只要現有的10-15%護理師離職,我們將會在2030年面臨短缺一千四百萬名護理師的困境。」
根據我們的問卷結果,超過7成的醫護人員對工作改變感到負擔,並有近4成醫護人員有失眠困擾。近日頻繁發生的醫療暴力事件,更使醫護人員產生離職念頭。數據顯示,有47.26%醫護人員因醫療暴力事件感到焦慮;更有53%的人因此想轉職。
受訪的護理師們紛紛提及,目前都是靠著意志力或信仰在撐持,以及一份不能對不起自己專業的責任感與愧疚感。
北市聯醫企業工會祕書高若想也說:「真正的離職潮還沒發生。」她指出,比起專責病房明確知道病毒在哪裡,一班8小時1萬元的防疫津貼、護病比1比5,一般病房才是最慘的,因為「第一,現在還是有社區感染,不知道病毒在哪裡,每個病患可能都是潛在感染者,護病比1比8到10。第二,病床變少,進來的都是病況最糟糕的,可能身上有5、6種疾病,工作比平常更累。第三,各種病患砸在一起,但隔科如隔山,不同科可能連輔具都不知道怎麼使用,這讓大家工作上有很大壓力,看到很多過去沒看過的病人。第四,有的病人社會支持系統很差,沒有家屬、看護,也沒有病房助理,護理師就要幫病人翻身、換尿布。我覺得離職潮會從一般病房(爆發)出來,目前還在忍耐。」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