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儀,46歲,台北市,家管
逝者已逝,生者回頭尋找可能的原因,努力拼湊獨生子最後的身影,從學校監視器開始,李星儀發現兒子當天下午蹺課走出校園,在手機上搜尋了「台北最佳自殺地點」,搭上公車就前往該地,途中只傳了一封簡訊給媽媽:「今天不回家吃晚餐。」時間是下午2點多。
兒內心暗流 反覆找答案
那是母子一直以來的默契,不回家吃飯要說一聲,尋常到無法稱為預兆或求救,但這對失去孩子的母親而言,不足以作為安慰。2點收到簡訊,兒子5點墜樓,中間的3個小時,她是否還能做什麼?明明是上課時間,為什麼還可以傳簡訊?她想回電詢問,又怕打擾課堂授課。身為母親,她總想,為何自己對柏愷的內心暗流,毫無知悉?
2年多來,她反覆問自己這個問題,尋求答案的過程,甚至可以一路講回6年多前。柏愷是特殊生,升國中那年暑假,在夏令營的遊覽車上癲癇發作,老師打電話通知李星儀,她嚇到全身發抖,連手機密碼都解不開。孩子住院,此後照斷層、抽血、腦波檢測,她一路隨侍在側。癲癇引發注意力不集中,身為全職媽媽的李星儀,又更加全力照顧孩子。
她還記得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是上高中時,拒絕母親先行一步通知校方自己的狀況,「孩子不想和別人不一樣。但是因為他生病,所以我特別擔心他,特別管教他,像他出門有門禁,同學都說他是媽寶,我說媽寶又怎樣?但他開始在外面受傷都不告訴我,他和同學騎YouBike摔倒也都不告訴我。」
所以他和同學吵架也不告訴她?被霸凌也選擇噤聲?決定從7樓一躍而下,也只是以輕描淡寫的訊息通知?沒有答案。
處理兒子後事,舉步維艱。認屍那日,她癱倒在地,站不起來,兒子躺在病床上,她坐在輪椅上,一起搭電梯到遺體室。她想去掀起白布再看一眼,想摸摸兒子,但家人拉著不讓她去,「說眼淚不可以滴在往生者的身上,他會捨不得走。」
悲傷被禁止,自殺是敏感詞,「長輩會想,這是家醜。」先生那邊的長輩至今仍不知兒子已過世,「我不想去解釋。」身為遺族,李星儀也有過只想粉飾太平的階段,尤其當別人問起那最簡單的3個字,為什麼?「我就是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知道,有些人會(否認死訊)說出國了。」
罹患憂鬱症 穿子衣度日
但她其實知道為什麼。兒子手機裡有遺書,直接寫出霸凌他的同學姓名,李星儀於是到學校找答案。為了更靠近真相,他們和3位關鍵同學見面,「我先生看到他們,就站起來抱他們,說:『我和柏愷媽媽沒有要怪你們,我們也原諒你們這樣做。』我們其實就是放低姿態,我們只想要真相。」
真相是,兒子出事當天中午,被班上同學踢出小團體群組,原因是他曾偷拍同學用廟裡的香爐點菸,發動態公審,「他和高中好友都可以這樣鬧,他以為大學同學也可以。」之後又因說錯話得罪了群體中的老大,多次道歉未獲原諒。
李星儀也去問了其他同學,得到的答案是,那陣子柏愷總一個人吃飯,坐在教室最角落,獨來獨往。那是監視器沒有拍到的身影,但無形的想像比實物更懂得如何折磨一個人,「我很自責,我為什麼不了解這樣的狀況?我不夠關心他嗎?」從兒子過世到告別式,她體重暴落,2週掉了8公斤,「我罹患憂鬱症,又有PTSD(創傷後壓力疾患),焦慮、恐慌、睡不著,安眠藥從一顆吃到加憂鬱症的藥,一共要7顆。」事發那年冬天,她穿兒子的衣服度日,只為了更接近他。兒子的包包裡有瓶水,「我很珍惜的把它喝完。」
在社團取暖 已逐漸轉念
除了責備自己,也責備兒子,「我以前就常跟他說:『全世界最愛你的人就是我。』我在馬偕生他生了23個小時,我羊水破了還在醫院躺了23個小時,我自然產生他出來,3,870公克,我都還記得。我也跟他說:『媽媽只有你一個孩子,你要好好照顧自己。』」
也想過跟兒子一起走,「我覺得不管他去哪裡,我都應該去照顧他啊,我怎麼可以放他一個人在那裡?」柏愷剛走前1個月,她每日獨自上陽明山,冬日,夜來得早,有時下雨,她就一個人撐傘待著,「要是以前,我會很怕。可是我現在不怕了,因為我知道兒子在那邊。」
情緒起起伏伏,逐漸轉念,是先生在臉書找到一個遺族社團強迫她加入,她看著別人的故事流淚,有種找到「同類」的溫暖。她開始頻繁在上面發文,用自己的故事安慰其他同類。也試著轉換心情,把兒子當成小王子,只是回去了「B612星球」,寓言故事結尾,小王子坐在石牆上和毒蛇對話,以毒液擺脫肉身,最後在故事的述說者懷中「筆直地墜向一個無底的深淵」。柏愷媽媽家中也掛著一幅她自己畫的油畫,畫中的小王子也在墜落,但身邊的星星陪伴著他,承接著他。
停止再細究 不粉飾太平
李星儀最後將柏愷的遺書傳給我看。那裡頭也有署名給新聞記者的內容,寫著緊迫逼人的現實困境,世界不公,自己已受夠大學生活,希望大家不要救他。或許那才是真正的真相?又或者只是一部分的真相?李星儀不再反覆琢磨。
也不再粉飾太平。現在再有人問起(死因),「我會直接說他自殺。他只是想解脫而已,他沒有錯。」也不再怪自己,不強迫自己走出來,「永遠走不出來的。它會跟著我走進棺材裡。」為什麼仍希望大家稱呼妳柏愷媽媽?她說:「這樣叫我,我就覺得,原來大家還記得柏愷。」
而柏愷在生命的最後,也還掛念她,他在遺書中寫著:「謝謝家人這18年的照顧,尤其是媽媽…請跟她講,我愛她,我永遠會在天上守護著她…」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諮詢專線:192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鏡週刊》關心您:抽菸有害身心健康。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