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最臭的豆腐登國宴 夜市名攤每晚都被擠到爆 里長伯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傳承三代的里長伯麻辣臭豆腐,從雙連市場的蚵仔麵線做起,第二代李秀男(左)夫婦在寧夏夜市闖出名號,第三代李啟榮(右)又研發多種臭豆腐創意料理。
傳承三代的里長伯麻辣臭豆腐,從雙連市場的蚵仔麵線做起,第二代李秀男(左)夫婦在寧夏夜市闖出名號,第三代李啟榮(右)又研發多種臭豆腐創意料理。
飄香逾70年的北市寧夏夜市里長伯麻辣臭豆腐,是多次進入總統府、躍登國宴菜色的「總統級」平民美食。
擔任20年里長的第二代李秀男,90年代因鞋店生意變差,夫婦倆重拾父執輩發跡於雙連市場的蚵仔麵線,並加賣臭豆腐,漸漸在寧夏夜市闖出名號;第三代李啟榮在外商工作遇上瓶頸,選擇回來接手家業,脫下西裝的他,由於又要做又要賣、工時超長,在即將崩潰之際,幸得妻子回來跟他一起打拚、穩住陣腳,如今還積極要把這夜市小吃打造成美食品牌。
寧夏夜市華燈初上,一股臭中透著酥香的味道,從總統級平民小吃「里長伯麻辣臭豆腐」店中飄出。這攤排隊美食連陳水扁、馬英九兩位前總統都吃過,阿扁還留下了「夭壽好吃,一定要吃」的評價。

里長伯奔走 復活寧夏夜市

里長伯麻辣臭豆腐是台北寧夏夜市的名攤之一,以十幾種藥材慢火熬煮的綜合麻辣腸旺湯頭,麻而不油。(95元/碗)
國宴小吃發跡於北市雙連市場的無名小吃攤,第二代李秀男回憶:「我父親李煙陣70多年前在雙連市場賣蚵仔大腸麵線,做小吃很辛苦,我們兄弟姊妹小時候都要去幫忙,但大家都不想接麵線攤。當時,寧夏商圈熱鬧,有戲院、酒店、百貨業,我退伍後選擇在寧夏夜市賣鞋。」
直到1996年,由於台北市商圈多點開花、人潮轉移,寧夏商圈迅速沒落,鞋店生意冷清,李秀男、方寶銀夫婦為貼補家用,決定在自家門口擺起路邊攤,李秀男說:「為了賣蚵仔麵線這碗小吃,當時還把幫忙過的姊妹找來,一起回憶、還原父親是怎麼煮的?」夫妻倆很快就把口味學得有模有樣。
油炸臭豆腐外酥內軟,蘸醬帶著特殊風味與香氣。(50元/份)
不過,方寶銀覺得:「只賣麵線感覺很單薄,又從一位準備退休的老師傅手中,學會了麻辣臭豆腐,把家傳麵線跟麻辣臭豆腐結合一起賣,之後再加進油炸臭豆腐。」只是那時寧夏夜市蕭條,關掉了大半條街,小吃攤也是東一攤西一攤,生意並不好做。
彼時,擔任星明里里長的李秀男積極奔走,在和居民、攤商溝通後,將油汙管地下化,小吃攤集中在鋪設整潔美觀地磚的徒步區,成為全台第一個環保夜市。寧夏夜市改造成功,人潮回流,李秀男隨後也收掉鞋店,專心跟妻子賣起麵線、臭豆腐。

雙總統認證 進府成國宴菜

陳水扁當總統時,曾親臨里長伯麻辣臭豆腐用餐。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不只來過,任總統時更邀請入府成為國宴小吃。(里長伯提供)
做路邊攤很辛苦,最怕突然下雨,李秀男記得,「有次我去開會,一看到下大雨,趕緊衝回來,老婆正一邊不知道是揮汗還是揮雨,一邊吃力地要把遮雨棚給架起來,一個女人家…那時我真的心疼。」夫妻倆衣服濕透卻也沒時間換,只能繼續做生意。
一旁的方寶銀聽了也微笑憶道:「客人多的時候,也顧不了兒子李啟榮和他大姊,他們小時候很乖,常常就睡在攤檔的竹編籠內。」
口碑做起來後,不只陳水扁總統曾數度親臨用餐,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也來吃過,馬入主總統府後,更邀請里長伯麻辣臭豆腐進府,成為國宴菜。
提到店名,第三代掌門人李啟榮接話說:「早期路邊攤沒正式店名,爸爸那時當里長,大家都會說『來里長伯那邊吃東西』,久而久之,店名就叫『里長伯』,我回來後,才去申請商標註冊。」
陳水扁當總統時,曾親臨里長伯麻辣臭豆腐用餐。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不只來過,任總統時更邀請入府成為國宴小吃。(里長伯提供)
聊著聊著,李啟榮又說了個祕密,「雖然店名叫作里長伯,但真正掌握家傳美味祕訣的是媽媽,不是爸爸。我老爸當里長跑來跑去太忙了,根本沒辦法時時刻刻釘在攤位上。」

增創意料理 三代懷品牌夢

方寶銀(右)將家傳料理的祕訣傳給兒子李啟榮(左),老店至今都選用成本較高的非基改黃豆做臭豆腐。
「2005年,我在雀巢新事業體工作,傳出新事業體要切割出去,剛好那時爸媽動了退休的念頭,問我要不要接?」李啟榮盤算一下,小吃攤收入比上班高,又能減輕父母重擔,決定回來一試。由於從小耳濡目染,假日也常回來幫忙,又有媽媽手把手教導,不久李啟榮已能獨當一面。
但李啟榮回來的前3年,日子卻過得很痛苦,他透露:「廚房又濕又熱,傍晚營業,一直忙到夜深收攤,每天工時超長,也沒辦法休假,跟在外商上班的節奏完全不同,我超不能適應。可是想到父母長久以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把我拉拔長大,他們能,我為什麼不能?牙一咬又繼續熬。」
起早貪黑的夜市小吃生意,曾讓李啟榮(右)一度累到想放棄,就在快承受不了時,老婆王怡文(左)辭掉工作,跟他一起甘苦與共。
熬到極限的十字路口,差一步就當逃兵之際,老婆生下小孩,而且產假一結束,選擇辭去法商工作,陪他一起共苦,李啟榮也沒了退路。
回想剛回家時,李啟榮說:「不只有攤位,爸媽還租下遊戲攤區的店面,等於我回來就得把店開起來。你不要看現在店內的客人比攤子還多,很長一段時間是爸媽顧的攤子被擠爆了,我店裡卻沒什麼人,經營得好辛苦。」
為了作出區隔,在家傳小吃之外,李啟榮還花心思開發出臭豆腐抄手、金沙臭豆腐等創新料理,加上店內有冷氣、用餐環境較好,才逐漸打開局面、有了如今盛況。李秀男夫婦見店裡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便放心交棒。
除了煮、炸的臭豆腐外,清蒸破布子臭豆腐(圖)也頗受饕客歡迎,素食者也能享用。(70元/盤)
不只開發新料理刺激客人味蕾,李啟榮也對家傳三寶做了精進,「我們選用的手工麵線雖然粗細不一,但比較Q彈、耐煮。湯底抽掉味素,改用香菇、小魚乾等天然食材帶出甜味,裡頭的料再加以變化。」麵線前段吃起來溫順,後段會有唇齒留香的回甘。
起家的蚵仔麵線選用手工麵線,配上東石蚵仔和滷到入味的大腸,是傳承三代的好滋味。(45元起/碗)
李家世交、發跡於寧夏商圈的鬍鬚張魯肉飯董事長張永昌,鼓勵李啟榮朝品牌之路發展,夫妻倆隨即把食品SOP流程做出來。李啟榮說:「像炸臭豆腐,媽媽做的時候多辛苦啊,用快速爐控制火候、何時回溫都得憑經驗,我學到技巧後,就把工法轉換到油炸機器上,摸索出炸4分半鐘的工序,這樣員工們能很快上手,我也就有時間去發想、做更多的規劃。」

抽查防走味 老頭家娘把關

正當李啟榮夫婦規劃品牌、全心開發周邊產品之際,街坊覺得料理走味、品質下降,跟老頭家娘反應,方寶銀親赴攤位試味道後怒斥:「我們家幾十年來就是靠這一碗麻辣湯養活,你們不親力親為顧好店、顧好品質,是不是忘了根本?」
不同於翻桌率快的攤子做的是流動客,老客人大多選在有冷氣、用餐環境好的店內大快朵頤。
當時里長伯已進軍三創生活園區美食街,因租金高、人力缺,加上臭豆腐並非能飽肚的米麵主食,李啟榮決定撤點,回老店坐鎮把關。
不過,李啟榮覺得品牌之路,是老店生意能否擴大的關鍵,他並未放棄,還找了說得上話的大姊出面幫忙溝通,媽媽最後同意他在顧好老店之餘,能去做想做的事。
對於古早好味道,老人家自有堅持,現在方寶銀偶爾會跟老公到店裡和攤位抽查、試吃,靈敏味蕾一嘗到稍微不對勁,回頭便提醒兒子:「我今天去喝麻辣臭豆腐湯頭好像沒什麼味,要再調一點、再調一點。」母子師徒的默契下,李啟榮也總能秒懂「美味稽查員」的意思,立即著手修正。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