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離開香港前,總想著要到「太平館飡廳」吃一回「豉油西餐」。這家兼具中西風味的西餐廳在近代史上小有名氣。第一代創辦人徐老高曾在廣州洋行當廚師,離開洋行後在街上挑擔賣加入醬油的自創口味西餐,大受歡迎後,在南關太平沙創業開店,那時是清代咸豐十年(約西元1860年),成為第一家中國人自己開的西餐廳;那一年,咸豐皇帝對英法宣戰,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身處風起雲湧的時代,人們對西方新事物充滿好奇,口腹之欲也需要被滿足,太平館以徐老高特製的燒乳鴿、煙鯧魚、葡國雞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同時也打出名號,徐家創製的瑞士汁菜色也成為當年老饕趨之若鶩的招牌。
這款「瑞士汁」(Swiss Sauce)的出現還伴隨一個真實故事,據說當年一名外國人在太平沙的太平館吃到「豉油雞翼」後大讚:「Sweet!Sweet!」。當時的服務生聽不懂客人在說什麼,跟旁邊的買辦客人請教,結果對方誤譯為「瑞士」,從此這道與瑞士沒關係的菜色,就被稱為「瑞士雞翼」,並將錯就錯沿用至今。
隨著近代中國改朝換代,太平館也經常成為歷史舞台,國父孫中山、蔣介石都曾是座上賓,周恩來更是在廣州太平館設宴迎娶鄧穎超。太平館的招牌及橫匾出自「嶺南才子」陳荊鴻的手筆,他特別將餐廳的「餐」寫成同音的「飡」。
日軍侵華後,第三代徐漢初帶著廚師南下香港,在上環三角碼頭由親戚開設的東山酒店內開設第一家香港太平館,名為「省港太平館」。國共內戰後,徐家舉家遷居香港,自此落地生根,原本委由經理經營的廣州太平館則被政府接管。
現在香港太平館依舊由徐家第五代共同經營,在尖沙咀、油麻地、銅鑼灣及中環士丹利街設有4間分店,當年的招牌如瑞士雞翼、燒乳鴿、焗蟹蓋、瑞士汁炒牛河、焗葡國雞等,仍舊原汁原味呈現。
在復古即流行的時代,菜單上還專門列出一頁「尋味古餚」,「捲筒石斑」、「岑味牛脷」、「花旗砵酒豬扒」、「摩囉雞飯」、「雀肉大蝦多士」都是需要「解謎」的菜色:捲筒是50年代香港流行的西餐手法,指的是石斑包捲大蝦;岑味是傳統法式醬汁Salmis的譯音,用鴿子肝、碎肉、香料烹成;花旗就是美國,早年中國人對美國的唯一認識就是煎雞蛋和洋火腿;摩囉源於葡萄牙語Moor,卻意指印度辛辣風味;雀肉並非麻雀肉,香港人在40年代時以雀肉形容雞肝醬,大蝦釀入雞肝醬放上麵包半煎炸後,就成了雀肉大蝦多士。
以前我都是來太平館吃晚餐,如果用餐人數不多,實在很困擾,因為菜餚的分量都不小,點一個「太平館瑞士雞翼」就足足有八支,想吃太平館瑞士汁炒牛河,又和瑞士雞翼的味道太相近。沒想到這回下午兩點半上門,發現他們提供各種下午茶餐,瑞士雞翼、炒牛河、葡國雞飯、砵酒焗牛脷飯等應有盡有,而且瑞士雞翼只有2隻,附上超美味煎蛋飯,剛好還留些肚子可以點一隻「太平館燒乳鴿」和「太平館焗梳乎厘」來解饞。
等菜色上桌,瑞士雞翼和炒牛河一如既往的美味;燒乳鴿真的有12兩重,看起來像一隻小春雞,以古法生炸,皮脆肉嫩,喜歡禽味的人一定會愛;當然最大的高潮還是「巨型」梳乎厘上場的那一刻,連旁邊座位的客人都忍不住伸出頭一起欣賞這款香港最有名氣的特色甜品,以純蛋白打發,非常考驗技術,剛入口如雲朵般鬆軟,底層的蛋糕體軟綿甜香,叫人印象深刻。
我們今天造訪的太平館中環店,在4家分店中年紀最輕,只有20多年歷史,裝修古典雅致,服務的全是資深員工,彬彬有禮,我每次上門,都見到熟客自在用餐,也能看到慕名而來的網紅忙著拍照,新舊客人都招呼周到,讓太平館經歷160多年時光,依舊穩坐港式西餐的第一把交椅。
太平館飡廳(中環店)
- 地址:香港中環士丹利街60號
- 電話:+852-2899-2780
- 營業時間:11:00~23:30,週六、日至23:00。
- 網址:www.taipingkoon.com.hk
- 備註:晚餐時段18:00~21:00,每位設低消港幣120元。
香港旅遊資訊
- 簽證:台灣旅客可持有效期內台胞證入境香港,每次停留不超過30天;無台胞證者可持效期6個月以上護照,出發前至香港入境事務處官網(bit.ly/2GCihN0)免費申請「預辦入境登記」,預辦入境登記有效期為2個月,可訪港2次。
- 匯率:港幣兌換新台幣約為1:4。
- 航班:台灣每日均有國泰航空、中華航空、長榮航空、星宇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大灣區航空等提供多個航班直飛香港,航程約1.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