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1 05:27 臺北時間

【理財季刊】阿豐油飯麵線糊 阿母的古早味

mm-logo
財經理財
「北港阿豐油飯麵線糊」目前由第二代葉成豐(左)接棒,第三代葉忠豪(右)也加入經營。
「北港阿豐油飯麵線糊」目前由第二代葉成豐(左)接棒,第三代葉忠豪(右)也加入經營。
位於北港媽祖廟後方的「阿豐油飯麵線糊」,是許多網紅、媒體都曾光顧的老字號。店內招牌—麵線糊,除了當地人習慣當成早餐吃,更有許多到北港進香或購買糕餅麻油的遊客會特地來吃。
患有小兒麻痺的老闆葉成豐早年因為「跛腳」而自卑,以為混流氓會變強,卻被記過、退學,直到懂了單親阿母的辛酸,才返家陪母親賣加有生蛋黃的麵線糊。幾十年過去,葉成豐靠著將路邊小攤子開成店面,讓阿母的古早味麵線糊繼續飄香。
立冬過後,雲林北港鎮迎來一波購買麻油的人潮。幾位遊客來到媽祖廟朝天宮後方的「阿豐油飯麵線糊」,入座後點了油飯、麵線糊加蛋,人稱「阿豐」的老闆葉成豐邊備餐邊回應:「你們運氣不錯,今天剛好剩這最後幾碗!」

麵線糊加生蛋黃 北港特色

此時才約中午12點半,阿豐和兒子葉忠豪已經陸續在收拾鍋爐。他解釋道:「麵線糊是阮北港人的早餐,我每天都是清晨3點多就來備料、熬麵線,因為5點多天才亮就有客人要吃,通常賣到中午1點多就差不多賣完了。」
20241127money012 (4)_2024-11-27.jpg
麵線糊熬成粥狀,再打入生蛋黃,淋上滷肉醬汁。
阿豐舀了2碗接近粥狀的麵線糊,又打了一顆蛋分出蛋白,只取蛋黃置入麵線糊中;經湯匙幾個攪拌,原本的白糊變作澄黃,生蛋黃也因為麵線的溫度而轉化成半生熟。
北港麵線糊的由來有不同說法,阿豐聽說的版本是:早年不容易吃到肉,蛋被視為重要營養來源,北港因祭祀活動多,常以象徵長壽的麵線當供品,當地人習慣把麵線煮成糊,加入一顆生蛋黃,讓牙口不好的老人和長牙的小孩食用。久而久之,演變成為當地人常吃的早餐,也是外地較為少見的獨特吃法。
20241127money012 (3)_2024-11-27.jpg
麵線糊配油飯,是許多北港人的早餐「標配」。
阿豐的店已經有50多年歷史,但他不諱言北港有更早的麵線糊老店。「北港賣麵線糊的店大概有4、 5家,我們比『老等麵線糊』晚一些開業,歷史算是第二或第三久。」一剛開始,他的母親葉陳梅香在媽祖廟後方用推車賣油飯、米粉炒,因為看「老等麵線糊」生意不錯,於是學著煮來賣,漸漸開成有4張活動餐桌的小攤子。
20241127money012 (7)_2024-11-27.jpg
北港朝天宮宗教活動興盛,帶動附近商圈購買人潮。(雲林縣文化資產網 趙守彥攝)

長短腳去當流氓 心底有刺

約30年前,原本在寺廟設計工程公司學習廟宇古蹟維修的阿豐返家幫忙,母親才慢慢放手,由他扛起經營擔子。再到前幾年,阿豐貸款買下現有店面,「雖然還有貸款要還,但總算讓我阿母安心了。」
20241127money012 (5)_2024-11-27.jpg
葉成豐每天凌晨3點就起床熬麵線糊。
阿豐並不是一開始就心甘情願回來賣麵線糊,他拉起褲管,露出明顯萎縮的左腿。「我出生在小兒麻痺大流行的年代,不幸也感染,不至於要穿鐵鞋,但左小腿肌肉只有右小腿的2/3,兩隻腳的長短也差了5公分。」
20241127money012 (2)_2024-11-27.jpg
母親葉陳梅香(右)靠賣麵線糊,獨立撫養葉成豐(左)姐弟長大。(葉成豐提供)
曾經,萎縮的腿和外遇離家的父親,是阿豐心裡拔不掉的兩根刺。只要有人提及「跛腳的」「沒老北的」,他就要與人拚命。「可能是因為自卑吧!從小鄰居幾個婆婆媽媽就叫孩子不能跟我一起玩,所以我只好武裝自己。」
阿豐以為當流氓別人就不敢再欺負他,但是從國中開始不斷打架鬧事的結果,讓他在高職一年級就被記過退學。

半夜3點的身影 喚回浪子

當時阿豐只在乎自己內心的傷痕和憤怒,不曾試著體會母親的感受,直到被退學後的某一天凌晨3點多起床如廁,撞見母親纏著護腰、彎著身子用力攪著一大鍋麵線的身影,他才慢慢想起母親是如何靠著賣麵線糊撐起一個沒有父親的家,也才想起無論自己闖了多少禍,母親總是陪著他。
從那一刻起,阿豐決定要做「好仔」(台語,好孩子),「我之所以可以不穿鐵鞋,是因為在我剛感染時,媽媽不放棄帶我到處求醫,那時她除了賣麵線糊,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幫我熱敷按摩。」
因為罹患小兒麻痺,阿豐的個子比一般男士矮,但回家接班的他代替身強體壯的父親成為家裡的「男子漢」。「阮阿母因為遇人不淑而辛苦一輩子,我希望她至少能安享晚年。」

靈魂醬汁照起工 守護老味

如今阿豐的母親已全然退休,清晨3點多起床熬麵線的工作也由阿豐接手,而阿豐兒子葉忠豪也加入幫忙經營。阿豐苦笑說,儘管接班多年,要半夜起床工作依舊讓他很有心理壓力:「可能因為我從小就是個沒有安全感又容易緊張的人,常常擔心睡過頭而失眠。」但夜深人靜之際攪動麵線糊,又會想起母親當年的身影,於是他有了日復一日繼續打拚的動力。
20241127money012 (6)_2024-11-27.jpg
在三代人努力下,「北港阿豐油飯麵線糊」這幾年終於有了店面。
阿豐透露:「做才知道要把麵線煮到糊,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容易,得先把麵線煮滾,再用小火煮上1小時,並且持續攪拌,才不致沾鍋而焦臭。」他也提到,麵線糊和另一招牌油飯的特殊之處在於「靈魂醬汁」,醬汁是先將溫體豬肉、蝦米、油蔥酥加入醬油、冰糖乾炒,最後再加入大骨湯去滷,麵線糊和油飯上桌前淋上醬汁,就是阿母傳給他的味道。
時過中午,店內最後一組客人也離去。阿豐收拾餐盤,說道:「換我回家吃阿母做的菜了。」他滑開自己的臉書,秀出80多歲的葉陳梅香做的家常菜,「能夠看到客人們吃得開心,又能吃到阿母煮的飯菜和抽空做做紙雕,這就是我現下最大的幸福了。」
更新時間|2024.12.01 05:2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