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0多歲的翁女士,因抗癌化療遭到困難梭菌感染,一天拉肚子不下十多次,嚴重到無法進食虛脫無力,為了不影響化療,最後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健康人糞便所提煉的微菌叢以內視鏡植入腸內,沒想到隔天不但停止腹瀉,還能喝完家人親燉的魚湯,滿足之餘感動地大喊:「為何不早點幫我做!」
用糞便治病已非新鮮事,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的腸道,裡面存在數以兆計的的微生物,已經成為治療疾病的新救星。
「我們從99歲到3歲小孩都做過,困難梭菌是一種細菌感染,好發於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跟年長者。此外,抗生素使用過度,也會大肆破壞腸道生態讓困難梭菌更加活躍,最嚴重會腸穿孔,甚至要切掉整個大腸。」談起糞菌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以臨床角度告訴本刊,傳統上,治療困難梭菌會投抗生素治療,卻得面臨失衡的腸道惡性循環導致復發等風險。
接著邱政洵帶領本刊走上兒童大樓12樓,裡頭有一間台灣最早、2018年就成立的微菌治療中心,6年來,院內透過嚴格篩選的流程儲存健康人的捐糞,成立糞菌銀行,已幫助一百多位困難梭菌病患恢復腸道健康,「這就像捐血可以救人,捐糞也可以救命,而且副作用、復發率低,治癒率超過9成。」他說。
場景再拉回台北石牌,北榮膽胃腸科主任羅景全也率領本刊走進研究大樓的7樓,這裡也有一座2022年全台首創P2實驗室的健康微菌叢製備庫,特別的是,實驗室引進冷乾技術及特殊抗酸膠囊,困難梭菌感染患者只要分2天服用糞菌膠囊,就能免除內視鏡植入的不適。
「你可以把腸道內的微菌叢想成森林,菌相失衡就像雜草叢生,FMT就像重新植入健康土壤,讓森林恢復生機。」台灣微菌聯盟理事長吳俊穎一邊生動地形容一邊告訴本刊,FMT並非橫空出世,早在2013年,一篇新英格蘭期刊究證實,FMT治療困難梭菌有93%的治癒率,比起抗生素成功率不到4成高出一倍,「當時效果實在太好,很快便成為美、英、澳洲等國家常規療法,台灣也在2018年由衛福部以特管法通過。」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