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6月底逾20張保單掰了 醫療險停售潮保戶攻略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近期5家壽險公司在6月底下架超過20張保單,震撼保險市場。
近期5家壽險公司在6月底下架超過20張保單,震撼保險市場。
近期保險市場出現一波商品停售潮,超過20張保單在6月底前停售,包括住院醫療實支險、意外醫療實支險及失能險;業者表示,6月30日將成為保險市場上重大分水嶺,保戶確實應該趁此次停售潮好好檢視手上醫療險。
近期包括富邦、安聯、安達、友邦、台新等5家壽險公司,陸續公告將在6月底前停售某些保單,總計超過20張,而停售的保單主要為三大類:住院醫療、意外醫療及失能,全數為醫療險。
6/30停售保單一覽

接軌新制 多產品下架

市場憂心是否與即將上路的實支險新制有關,但金管會表示,停售是公司經營策略的考量,與實支新制無關,且尊重各公司商品策略的決定。不過,擔心未來醫療費用只會越來越貴,醫療險現停售潮,讓許多民眾急了,頻問:該趁現在搶買嗎?
停售商品中,富邦人壽即占一半以上,而影響保戶最大的就是平準費率計價的實支險,及有保證續保機制的意外醫療險。富邦人壽指出,因未來要接軌IFRS(國際會計準則)以及ICS(保險資本標準)新制,加上有些是風險控管或銷售情況不佳,因此做出調整。
20240614money002
富邦人壽表示,為控管風險且調節銷售不佳商品,而停售部分保單。
安聯人壽則表示,失能險停售是因「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第87之2條新規範:保險公司設計失能扶助商品,不得引用傷害保單示範條款的失能程度與保險金給付表,意即因疾病或意外失能,不應適用同一失能等級表,因此才下架相關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此波停售的保單均為以保障為主的商品,不論在理賠條件、或是保單設計機制上,都存在對保戶較友善的條款;未來上架的新商品,是否還能有相同條件仍是未知數。

住院醫療實支險 手上無保單者可選富邦

為讓保險理賠回歸損害填補精神,也就是不希望保戶「用生病賺錢」,金管會推動實支實付醫療險改革,原訂7月1日上路,現將改為10月1日,但民眾應先釐清舊制與新制的差異。
以手術開刀住院、整筆花費是20萬元為例,若保戶手上已有2張實支險(1張正本理賠、1張副本理賠),保額各15萬元,那麼,民眾只要向醫院多申請1張醫療收據副本,則2張保單都可各理賠15萬元,總計能拿到30萬元。
但若保戶現在沒有實支醫療險,在新制後才購買2張實支險,以相同案例來說,第1張理賠15萬元,第2張只理賠差額5萬元,換句話說,最多就是拿到理賠金20萬元。金管會指出,新改革不溯及既往,過去保單不受影響。
以這波停售的保單來看,均需正本醫療收據才能理賠,也因此,如果目前一張實支險都沒有的民眾,可考慮添購。而選擇實支險時,可先從門診手術理賠額度、範圍,及主約費用做比較。
20240614money002
具有門診手術理賠的醫療險商品,是日後保戶選擇保單的重點。
以此次停售的富邦人壽「真心實意」和「長順」2張實支險,及台新人壽「住院醫療費用健康險」來看,建議以富邦人壽為優先選擇。原因在主約保額的規定上,富邦人壽能選擇5萬元終身壽險,10歲女性,年繳保費1,830元;台新人壽要求終身壽險主約要60萬元,40歲女性、65歲滿期,年繳保費2萬784元。
再看理賠門診手術,富邦人壽比照住院手術額度,只要購買的單位數夠高,額度有10萬元以上;台新人壽則是住院手術及醫療雜費額度的50%,最高能到20萬元。
至於理賠範圍,富邦門診手術不受健保227條款(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第2部第2章第7節的手術,部分醫療險僅理賠該支付標準定義的手術)的限制,理賠項目較多;台新則是以健保227條款為主,但有理賠部分被列為「一般處置」的項目,例如大腸息肉切除,或複雜的牙科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富邦人壽2張實支險均採平準費率,從購買當年度至合約結束,均是相同保費;台新人壽則為自然費率,即保戶年紀越大、風險越高,保費越貴,若買的計畫數最高,80歲女性,年繳保費達5萬多元。
20240614money002

意外醫療險 把握保證續保機制產品

近幾年因為疫情緣故,產、壽險公司陸續調整意外險保障額度、內容,有些產險更直接刪除意外醫療。去年底金管會宣布改革實支險時,台灣人壽就順勢下架意外醫療險,再上架的版本改為綜合型意外險,保單包含意外住院日額、醫療及失能身故,意外醫療險則不再是選擇,且商品DM上還標註「不保證續保」。
20240614money002
此次停售的意外醫療險,是全市場最後一批具有保證續保機制的保單,值得保戶留意。
而在這波停售潮中,就包括了富邦數張「保證續保」機制的意外醫療險。禾亞保經業務副總陳俐縈表示,富邦人壽即將停售的意外醫療險,已是市場上最後幾張有保證續保機制的保單,若真沒有意外醫療險的保戶,確實該納入考慮。
陳俐縈解釋,由於意外實支醫療容易啟動理賠,一直是意外險的大坑,尤其意外斷牙的治療費用更是驚人,一次都要花費數萬元;但以30歲女性、職業等級一、意外醫療保額5萬元為例,年繳保費不到1,100元,保險公司怎樣都撐不住這麼高的損率。

失能險 首選安聯附約需搭配主約

自2020年失能險掀停售潮後,市場上只剩少數幾家壽險公司還有銷售失能險,包括安達、安聯、台新、友邦等4家。
20240614money002
金管會認為疾病與意外失能不應同時適用意外失能等級表,失能險因此在6月底下架。
失能險是依照意外險的失能等級表給付保險金,且一次認定失能後,就能整筆給付;相對長照險是依照巴氏量表評估是否需要長期照護,且每半年重新評估一次,如果保戶健康狀況轉好,不符合需要長照的條件,就不再理賠,也因此失能險是民眾考量長照時,會優先選擇的保單。
在仍有銷售失能險的4家公司中,僅安聯、台新人壽的失能險有保證續保,安達人壽則是部分保單不保證續保;而友邦人壽是終身險,沒有續保的問題,不過保費昂貴。
若想要買失能險,可考慮安聯人壽的2張失能險附約,其中「新失能給付附約」,是以失能等級表按投保保額比例理賠,屬一次給付;另一張「享安心失能照護健康險附約」,則是月失能扶助金,1至6級失能理賠;不過此2張都是附約,必須搭配投資型保單或台幣終身壽險才能附加。
20240614money002
若有醫療、意外保障缺口的民眾,不妨趁6月底前做好規劃。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