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種會」於2020年舉辦5場孫理蓮120歲冥誕紀念感恩禮拜,首場在她過去辦理原住民技職教育的花蓮習藝所舉行,第2場於孫理蓮長眠的臺北陽明山上、臺灣神學院舉辦,臺南則是第3場。
飄洋來臺 全心付出
除了透過詩歌與感恩分享、獻花等方式紀念之外,也邀請臺灣歌仔戲班劇團,唱出孫理蓮在北門服務烏腳病患者的動人事蹟,讓她的精神能夠更廣為人知。
「芥菜種會」執行長吳小萍在感恩禮拜中表示,孫理蓮與夫婿孫雅各牧師遠渡重洋到臺灣,用生命最精彩的51年來陪伴臺灣,幫助近百萬名貧病無依的人,而她的善心更是令人感動,當年感受到烏腳病患者迫切的需求後,立即投入幫助。「芥菜種會」是當年第一個投入北門烏腳病醫治的團體,與北門有深厚的情感連結,今年首度回到臺南舉辦紀念感恩禮拜,希望了解在地的需要,重新連結「芥菜種會」的「家人」。
「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的女兒王春滿也出席感恩禮拜。王春滿說,父親在生前曾多次提起孫理蓮,當年孫理蓮得知烏腳病患的嚴重與需要,在前往父親的診所探視病患後,當下決定提供免費醫療照顧,父親受到孫理蓮很大的影響,投入烏腳病醫治長達24年,孫理蓮積極、堅定的行事風格,令人印象深刻,而她憑著信念投入慈善工作的精神,也令人感佩。
「讓我們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因為我們的一生只有一次。」根據臺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的資料,1927年,孫理蓮與夫婿孫雅各秉持著這樣的信念,以宣教士身分來臺,開始長達半世紀扶貧濟苦的奉獻生活,1952年創立「基督教芥菜種會」,於全臺各地展開社會福利工作,包括兒童青少年事工、醫療事工、職業訓練學校、建堂補助、其他救濟、海外事工等。
照顧病患 拯救生命
1954年,孫理蓮回到美國演講募捐,帶著1萬美元返臺設立兒童之家,後又陸續在全臺設立愛心育幼院、殘障之家、少年之家等;另外也關懷麻瘋病人、設山地診所與巡迴醫療、幫助貧困疾病者與原住民、設肺病療養院等,在政府全面關心防癆工作前,持續照顧肺病患者達25年之久。
她也為原住民母親在全臺多處山地設置產科病房,照顧偏遠山區產婦,救活當時許多原住民新生命,當時每個月接生約240名嬰兒,持續達14年之久。
1958年在花蓮設立原住民的男、女子習藝所,首創原住民的技職教育,幫助原住民協助習得一技之長。此外也開班訓練幼稚園教師,並在全省長老教會共開辦250所幼稚園,以及設置護理學校。
1957年間,嘉南沿海一帶的學甲、北門、嘉義布袋、義竹等鄉鎮,不少居民因長期誤飲含有重金屬砷的地下水,罹患烏腳病,嚴重者甚至必須截肢;1960年,孫理蓮得知北門烏腳病患者的需求後,與王金河聯絡,於王金河診所的會客室設立烏腳病免費診所(又稱為憐憫之門),由王金河出力,芥菜種會出錢,並接受各界的捐款與物資援助,開始服務烏腳病患,當時孫理蓮、王金河及每週到北門一趟為病患動手術的醫師謝緯,成為早期烏腳病醫療的「鐵三角」,至1986年2月,24年間共收容700多名病患。
守護臺灣 長眠寶島
而當時孫理蓮不僅成立免費診所提供患者治療,也支持烏腳病患庇護工廠「烏腳病患手工藝生產中心」,讓病患在痊癒後有謀生的技藝。
直到1977年,政府在北門成立烏腳病防治中心,收容烏腳病患免費診所的所有病患,「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才在1984年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功成身退。2007年9月,化身臺灣第一座以醫療為主題的文化館「臺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紀念這段臺灣醫療史上嘉南沿海居民的苦難,以及醫事、教會人員的愛與奉獻精神。
1983年,孫理蓮在工作中辭世,享壽82歲,長眠於她用心愛護了51年的臺灣。
孫理蓮用心愛臺灣的精神,仍由「芥菜種會」承續,目前「芥菜種會」在全臺有近9,000間社區共好點,關懷全臺超過3,700名認養童。
完整內容可參見臺南市刊《悠活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