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鴻華先進設計的所有車種,包括Model C(納智捷n7)與接下來的Model B(將提供三菱紐澳市場)的整車代工,都委由裕隆三義廠生產。「此次Young(劉揚偉)是以鴻海名義回高雄投資,加上產品項目直指電動乘用車,並非用鴻海與裕隆合資的鴻華先進投資新廠,是否會引發裕隆疑慮,這相當微妙。」業內人士意有所指地說。

加上,目前日產汽車(NISSAN)與本田汽車(Honda)的合資案觸礁,日本媒體屢屢傳出,鴻海有意加入投資日產汽車行列,在繼鴻華先進取得日本三菱的紐澳訂單之後,劉揚偉是否有機會切入日產汽車電動車供應鏈?「為對品牌客戶證明鴻海擁有造車實力,劉揚偉勢必還是要擁有自己的汽車生產線,才有說服力。」科技業人士坦言。

對於鴻海低調啟動高雄橋頭廠的大投資,在台代工夥伴裕隆似乎已有所警覺,上週三(30日)在裕隆法說會中,總經理許國興直接喊出:「未來會尋求新代工機會,歡迎與國內生產工廠有更多合作。」雙方未來互動十分值得觀察。
鴻海與裕隆間的化學變化有待觀察,但外界仍樂觀以對。「劉揚偉籌謀的電動車新據點,結合了『台灣製造』『高雄研發』元素,對於台灣電動車發展來說,絕對具有正面意義。」一位產業分析師對本刊評論,科技業更期許劉揚偉,能帶著供應鏈與合作夥伴一起跨出台灣,這次高雄電動車新廠的大投資,能否帶給鴻海下一波越級挑戰的機會,各界都睜大眼睛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