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台北大直北安路的台灣鹽酥雞,早就是當地地標,每天從早上10點一直營業到隔日凌晨4點,創了鹽酥雞先例。
台灣鹽酥雞堪稱鹽酥雞界的天花板,近百樣的可炸食材讓其他店家望塵莫及之外,最有名就是20年前就有甩油機,更不怕成本高,每天換油2次,「現在不只2次,要換很多次。我們還推出全素食,油是分開炸的。我們的蔬菜比五星級飯店的還好,茭白筍要買南投埔里的,香菇要阿里山的大香菇⋯⋯」說話聲音洪亮的台灣鹽酥雞董事長洪誌謙,邊介紹新穎設備,邊推薦新鮮食材,他做了大半輩子鹽酥雞,依然充滿熱情,經常巡店。
大直店不到10坪,一天能創造好幾波人潮,「前面那塊空間5坪,這5坪每天進來的客人近千人,不比財神廟裡進進出出的人少耶。」洪誌謙幽默地說。他的兒女從小吃鹽酥雞長大,長子及女兒國外留學回來後自願進公司幫忙,透露最敬佩老爸在提升品質的情況下,還能創造高營業額,「我爸都在思考怎麼利用拮据的空間多放一個炸爐。每年跨年最誇張,生意太好,他會在後面空地多放4個炸爐幫忙炸,隔天就丟掉舊爐,隔年再買4個新的。」
幾十年來一直生意興隆的台灣鹽酥雞,從沒有真正開放過加盟,甚至直到開業30年後,才開了通化街及西門町2家直營大型分店。那麼晚才決定開分店,竟是因為洪誌謙給自己設立了一個嚴格的標準,「我規定一家店年營業額沒有超過5,000萬元就不准開分店。」高標準,使他有穩紮穩打的基礎。
台灣鹽酥雞40多年前從路邊攤起家,「那是我媽為了多賺點錢,把我們帶便當最愛吃的無骨炸雞塊,偷偷用推車方式帶個鍋子,就推到街邊去炸去賣。當時連名字都沒有,大家都是聞香下馬,但生意一開始就很好。每天可以做到7,000至10,000元,那年代已可算是業界第一了。」
洪媽媽做生意勤快實在,每天不論颳風下雨都堅持要出去擺攤,洪誌謙不捨媽媽辛苦,決定放棄原本的貿易公司工作,回家接手小生意。「其實我本來是打算做一做就收掉,但生意真的太好,看到客人每天期待吃上一口鹽酥雞的樣子,就覺得好像有責任要讓他們吃到。」他立誓把生意做大做好,取名台灣第一家鹽酥雞。他回憶當年還有個貴人,就是時任海軍總司令的宋長志,「因為我後來擺攤的那個地方是海軍總部的地,但他都叫下屬不用趕我們走,還會叫人來買鹽酥雞,真的是個好人。」
彼時路邊攤設備很簡單,「也沒有電源,就是一個電瓶機正負電一夾、一個燈泡會亮,就能做生意。」洪誌謙說,他那時不收錢教了很多人用路邊攤創業維生,大家都叫台灣第一家,「那時候人跟人的關係很樸實,你想學,好啊就來學,但我的條件是要能半年無休。」他認為至少要堅持半年天天營業才可能成功。「你學完再教給別人也OK。所以後來全台有3,000多家鹽酥雞叫台灣第一家。」洪誌謙笑說,曾經遠在阿里山上、澎湖夜市,碰到他教過的徒子徒孫。「我是不記得他們,但他們一看到我就說:『老闆!你怎麼來這裡?』」
洪誌謙努力轉型,率先把鹽酥雞攤轉成店面形式,「但我轉進店面的第一天,就遇到氣爆,全身二度灼傷,一秒瞬間頭髮眉毛全都燒光。」這件往事洪誌謙鮮少對外提起,但他的兒女都聽過這個故事,「因為我爸說他那時臉腫得像豬頭,全身包成木乃伊,但我媽當時才剛跟他認識兩三天,卻沒被嚇跑,還天天去醫院看他。」洪誌謙笑說:「所以當然要對這麼好的女生負責。」事實上,療傷過程極為痛苦,他更曾怨恨自己無私心教了那麼多人一技之長,怎好心沒好報。洪誌謙是如何一步一腳印讓小吃變成營收驚人的大生意,詳細內容請點擊:【台灣名店】小吃大作 台灣鹽酥雞。